笃信圣经长老会宣信堂 EVANGEL BIBLE-PRESBYTERIAN CHURCH
  • 主页
  • 关于教会
    • 牧者的话
    • 教会信仰
    • 教会同工
    • 教会领袖
    • 宣信堂历史和展望
  • 讲道信息
    • 早上崇拜
    • 夕阳崇拜
    • 特别聚会 >
      • 受难节前夕礼拜
    • 主日崇拜直播
    • 讲道系列 目录
  • 属灵资源
    • 《以弗所书》课程
    • 《教会历史》课程
    • 《认识教会, 活出教会》课程
    • 《基督徒新生命的素质》系列
  • 教会肢体
    • 团契生活 >
      • 少年团契
      • 青年团契
      • 青壮团契
      • 家庭团契
      • 成人团契
      • 尼西团契
    • 华语诗班
    • ​夕阳崇拜 小组 >
      • 喜乐组
      • 和平组
  • 联络我们
    • 聚会详情
    • 兀兰宣道所

《思想潮流》系列​

​“你认为对就对”(If You Think It’s Right, It’s Right)

2/13/2021

 
       媒体带动与反映主流(mainstream)的思想。你在YouTube上会看到教会牧者最近广播的“两分钟”视频,每个有大约100次的“点击观看”(views);对比韩国BTS与Blackpink歌队所上载的新歌,有些的“点击观看”率可达10亿次(1 billion views!);这才是主流思想的其中一条“河流”。这些思想渗透了社会各层面,带来什么影响?我们有时可以通过人常说的话看出来。随着阻断措施放缓、你回到公司和学校,逐渐与同事与同学恢复交谈时,可以留意你经常听到的话,分辨这些思想。
(1)彼此尊重与宽容?(A Sign of Respect and Tolerance?)
我们今天思想“你认为对就对”这句话。你大概听过这句话,甚至经常听见类似说法(“你觉得可以,就去做”)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(“你想吃鸡饭,就去吃鸡饭”);我们在讨论一些道德问题时,也会听到类似说法(“我认为同性恋没有错;不要告诉我这是不对的”)。
这种话很“好用”,因为大家都喜欢让别人觉得自己“尊重”(respect)对方,或者想显出“宽容”(tolerance)与“接纳”(acceptance)的态度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,有很多事情的确应该这样去看待。我如果想吃鸡饭,你却强迫我陪你去吃鸭面,我大概会有点生气。为什么?因为品味(taste)是主观的(subjective):你喜欢吃鸭面就去吃吧;不要告诉我鸭面比鸡饭好。因为每个人的主观看法与喜好(preferences)都不同,所以大家要互相尊重与接纳,谁也不要勉强谁,免得造成不愉快。
(2)罩住了主观喜好 (The Masking of Subjective Preferences)
问题是,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单凭主观喜好来决定;这包括日常生活的决定。在今年农历新年过后,当疫情在社区有扩散的迹象时,有些人就开始在出门时戴上口罩,有些人选择不戴。那时可能有些人不同意别人的作法(“你应该戴口罩!”、“他不需要那么紧张吧?”)即使我们有一些从其他国家传来的资讯,或者按照自己经验得来的结论,也只能照着自己想的去做。没有法律条例的指示,戴不戴口罩,是个人的决定。
当政府颁布新条例后,情况就不同了:戴口罩成为强制性的要求,不戴口罩的人会被罚款。曾经是凭个人喜好来判断的事,突然被一个客观(objective)的要求所限制、取代。而且这个客观的要求,在你我的看法之上,约束着大家:无论你喜欢或不喜欢,你都必需戴上口罩。
(3)被“绝对”所限制(Constrained by “The Absolute”)
 原来,即使在日常生活中,有些事是相对的(relative),各人可以按照主观看法去判断;有些事却是绝对的(absolute),因为在我们以上,有一些标准(standards)预先判断了什么是“对/可以”(right,  acceptable,或者用青年人的话:“legit”),什么是“错/不可以”(wrong, unacceptable)。此外,这些标准限制了我们,使我们不能再按照主观的看法与喜好去做。
谈到道德问题(不只是同性恋的事),我们也需要用同样的思路来分析:伦理道德是一些我们可以按照个人主观喜好去做的决定,或是有一些“绝对”标准限制着我们?如果单凭主观喜好,就像吃鸡饭或鸭面的选择,我们等于说这些事没有“对/错”或“可以/不可以”的区别。可是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真这么认为吗?基督教思想家薛华(Francis Schaeffer)在剑桥大学校园中与一些学生对话时,一名青年人提出“残忍与不残忍”(cruelty and non-cruelty)是相对的观念。这时候另一名学生在预备一壶茶,一听见这话,就拿起那壶热腾腾的茶,似乎要倒在这青年人头上,说:“‘残忍与不残忍’没有分别”。那青年人就马上起身离开那房间走了。这对话的功课是明显的:我们在看待道德问题时,都有“对/错”的判断,这显示我们正被一些“绝对”(absolute)的标准约束着。
我们可以进一步推论,这套标准既然是绝对的,就源自一位绝对(absolute)的神;而且这神是有位格(personal)的,因此把这标准套在我们身上;我们也觉得需要向这有位格的神交账(你不会觉得需要向一张没有位格的椅子负任何责任,对吗?)。这位神把祂绝对的道德标准放在我们心里,所以圣经描述我们有“是非之心作见证”,在我们心里“互相较量”(罗2:15)。这就是那道德标准正在指示与限制我们。
当我们与同事、同学谈话时,可以留意这相对主义(relativism)的思想,以温柔、敬畏的心来与他们分享(彼前3:15),让他看见这渗透人心的“主流思想”,其实不符合他的一些信念,也不符合现实的生活。

Comments are closed.

    (1)相对主义
    (2)我就是想 
    (3)怀疑主义
    (4)受害者心态
    (5)个人主义
    (6)物质主义
    (7)我做主
    (8)你只活一次

主页 | 关于教会 | 讲道信息 | 早上崇拜 | 夕阳崇拜 | 兀兰布道所 | 团契生活 | 联络我们
   Copyright © Evangel Bible-Presbyterian Church.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主页
  • 关于教会
    • 牧者的话
    • 教会信仰
    • 教会同工
    • 教会领袖
    • 宣信堂历史和展望
  • 讲道信息
    • 早上崇拜
    • 夕阳崇拜
    • 特别聚会 >
      • 受难节前夕礼拜
    • 主日崇拜直播
    • 讲道系列 目录
  • 属灵资源
    • 《以弗所书》课程
    • 《教会历史》课程
    • 《认识教会, 活出教会》课程
    • 《基督徒新生命的素质》系列
  • 教会肢体
    • 团契生活 >
      • 少年团契
      • 青年团契
      • 青壮团契
      • 家庭团契
      • 成人团契
      • 尼西团契
    • 华语诗班
    • ​夕阳崇拜 小组 >
      • 喜乐组
      • 和平组
  • 联络我们
    • 聚会详情
    • 兀兰宣道所